作为山西的“南大门”,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BBINGAMES官方网站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一条空中、陆地、网上“丝路”正将运城从内陆腹地推向开放前沿。
“这批订单是发往印度尼西亚的,总共170多吨,等海关工作人员查检完毕没有问题就可直接出口了。”指着一箱箱已经包装好等待查检的苹果,山西皓美果蔬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红羌说。
作为全省第二家、全市首家获海关AEO高级认证的果蔬类企业,皓美果蔬秉承“推动出口创汇,打造运城苹果品牌”的理念,通过“运城果品出口基地+出口企业”的模式,年出口苹果两万吨,出口桃、梨、杏等1万余吨,销售额突破两亿元,创汇超过200万美元。
2024年12月2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将“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列为“三门户”之一。
外贸进出口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指标。作为全省外贸进出口大市,2022年、2023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112.48亿元、103.35亿元。目前,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216家,进出口国别或地区110个,与“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出口商品涵盖机电产品、镁及其制品、化工产品等,进口商品结构以矿产资源为主。
外贸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只有外贸主体的繁荣才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市通过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召开对外贸易企业座谈会,出台《运城市促进外经贸发展若干奖补政策》《运城市扩大自营进出口工作方案》,组织外贸企业参加消博会、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境内涉外展会,落实外经贸发展政策,聚焦企业稳定进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等诉求,优化奖补结构,确保“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BBINGAMES官方网站,先后为90余家企业争取外经贸发展资金超过2046万元,不断提高政策的可及性和企业感知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全市外贸稳规模、提质量。
“截至目前,我市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共有69家。其中,合资企业43家,占总数的62.32%;独资企业26家,占总数37.68%。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27家)、中国台湾(12家)、新加坡(8家)。”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荆富功表示,2024年1月至12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002.6万美元,到位外资1010.55万美元。同时,还为两家服务贸易企业争取2024年度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扶持资金59.5万元。
数字人直播间、实训基地、跨境企业、产品展馆……走进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展厅六中心”的布局不仅使“出海”“入海”的“尖货”在这里得以集中陈列,也让跨境电商企业、人才、平台、物流、直播等产业要素在这里汇聚。
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2022年11月获批以来,逐步构建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及六大服务体系,成为推动运城乃至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创新性增加了进出口产品供应链商城,商品达2000种;线下产业园‘一展厅六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BBINGAMES官方网站,目前已招引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头部企业入驻,常态化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市商务局副局长朱军虎表示,2024年以来,市商务局已先后帮助21家运城企业开拓非洲和东南亚市场,2024年全市跨境电商出口总额9.6亿元。
“以前完成这项业务需要在海关等单位来回跑,差不多两天才能完成。现在‘一站式’申报,通过平台可以直接办理报关、报检等手续,大大简化了传统贸易流程中的复杂环节。”2024年10月底,山西国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成了一笔20万余元的跨境出口申报。
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不仅需要一流的环境,更需要高效的服务。跨境电商“一站式”海关申报窗口正是运城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出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中,中国(运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把“精准靶向服务,解决企业所需”作为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助推“生态圈”形成的关键,以运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依托,提供“一站式”服务,政策咨询、市场调研、品牌推广、海关申报、出口供应链、快捷海外购物通道等都能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让更多更好的本土产品走向海外,市商务部门结合全市产业特点,扎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按照“一县一产业带”的思路,结合标准工厂店模式,服务培育运城特色产品产业带,让更多本土产品“乘网”出海。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运城葡萄、冬枣、柿子等特色果蔬产品,远销泰国等东南亚国家BBINGAMES官方网站,有效带动了企业和农户的持续增收;老粗布、牛肉酱、手工艺品等本地特优产品,纷纷“扬帆出海”,打入国际商场;陶瓷、玻璃器皿、金刚石刀具等闻名全国的产业带企业,都敲起键盘做起了“云生意”。
2023年11月23日至24日,运城航空口岸通过现场检查验收,“客+货”监管场所共同落地,正式成为我省第三个航空口岸。从此,运城,比邻世界、通衢全球,将更加方便快捷。
航空口岸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运城航空口岸的开放,不仅为运城航空枢纽扩大辐射效应、推动“客货并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进一步丰富了运城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格局,打开了直通国际的门户,为这座内陆城市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广阔平台,使运城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得以全面提升。
从2018年开始,当时的运城张孝机场改扩建工程就被列入省重点工程和运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一号工程”。其间,我市先后完成机场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国际货运库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口岸要素配置齐全的支线机场口岸,开放步伐较国内同类口岸申报进度明显靠前。
“在机场航站楼的扩建工程中,我们修建了这座2.8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目前,两座航站楼总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区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全省规模最大、基础设施最好的国际厅,为我市航空口岸开放奠定坚实基础。”运城民航机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朝民说。
运城机场航空口岸不仅在“硬件”上领先,“软件”上也实现了“智能化”。为保障运城航空口岸验收顺利通过,我市投资2000万余元,积极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不断提升口岸智慧化、信息化水平。
“入境旅客的托运行李在进入行李分拣区之前,在这里提前实施非侵入式过机检查,在通关现场进行拦截、查验的‘监管前置’模式,也就是我们此次‘上新’的先期机检。”在T2航站楼国际厅内,市商务局口岸办主任张锋向记者讲解先期机检的操作流程,“根据机检结果,海关判断每件行李的风险程度并进行分类监管。无需开箱查验的行李,旅客在提取后可以快速通关;需要配合进行开箱检查的行李,海关会用海关锁提醒旅客需要主动申报并接受海关检查。”
通过这一监管方式,托运行李的过机检查与旅客通关同步进行,有效缩短了进境旅客通关时间,减少旅客搬运行李接受检查的次数,大幅优化了通关体验。同时,负压隔离区、先期机检系统及监控指挥系统等多系统互联互通的监管模式,为运城航空口岸实施行李物品“双预检”模式、实现旅客“无感通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断提升的“软硬件”,也让运城航空口岸覆盖更多国际城市。正式开放以来,运城航空口岸积极联系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加大国际客运航线恢复力度和加开与产业转移相关的国内主要城市至运城航班。目前,更名后的运城盐湖国际机场已开通30条航线吨。同时,通航香港、吉隆坡等往返航班。截至目前,共安全保障国际航班279架次,运送旅客2.7万人次。
随着我市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和航空口岸的正式开放,运城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得以引进,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进一步繁荣,运城的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快,一个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门户正越开越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